【东吴大课堂】5招最简单“稀释”血液粘稠的方法
血液黏稠是指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增多,导致血流阻力增加、血液流速变慢。高血脂,血液中红细胞、血小板数量增多,以及一些蛋白成分增加,都可能让血液变黏稠。
对一般人而言,即使体检报告显示血液黏稠度升高,也不用过分紧张。因为人体有较强的调节能力,能自动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,一般不需特别治疗。
而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需要特别注意血液黏度。因为血液黏度升高后,流经一些小血管时容易形成栓子,小血栓如果发展成大血栓,可能发生严重的血管阻塞。
由于当代生活的饮食富余及生活不规律,大部分人在年轻时已经出现血液粘稠的症状,只是没有在意,年轻人如果出现血液粘稠要及时稀释,避免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时间的推移,导致心脑血管性疾病。
如何辨别自己血液是否粘稠?
有的人早晨怎么都不想起床,起床后也感觉头脑不清醒、思维不流畅,一点精神都没有。可是晚饭后,精神却达到了兴奋的状态,这很可能是血黏度高惹的祸。
健康成年人午饭后的困倦感,可以忍耐;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犯困,如果不休息一会儿,就会浑身不适,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,这是由于血液黏稠导致的大脑供血不足的现象。
血稠的人中肥胖者较多,这些人很难蹲着做事,或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。这是因为人下蹲时,回流到心脏的血液会减少,如果血液过于黏稠,就会使肺、脑等重要脏器缺血,导致呼吸困难、憋气。
有些人的嘴唇是青紫色的,并且稍微进行体力劳动,就会出现气短等症状。这类人群除了当心血液黏稠,还应注意排查是否同时伴有心血管和肺脏的病变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些情况下,血黏度变高可能没有任何症状。因此下面几类高危人群,定期体检:高血压患者、高血脂患者、长期吸烟者(包括二手烟)、45岁以上的男性。
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,诸如进食、饮水、运动、机体代谢状况,以及外界环境、气候等。
对一个人来说,血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。一旦发现血稠,应从以下几点调整生活方式。
很多人血稠是由于喝水少、出汗多、血液浓缩所致,夏天这种情况尤为明显。
喝水可使血液变稀,但要掌握好时机。一般来说,清晨起床、三餐前1小时、晚间就寝前可喝大约200毫升温开水。果汁、碳酸饮料或者浓茶水“稀释”效果不如白开水。
香烟中的各种毒性物质能破坏血管内皮功能,增加血小板聚集,加速红细胞凋亡;大量饮酒也会加重心、脑血管缺血缺氧症状。
心脑血管性疾病多与血液有关,动物富含胆固醇,食过量会使人体发胖,血液有形物质过多,粘稠度高。多吃素食,不仅可以减肥,还能净化血液。将每餐的3荤1素调整为3素1荤吧!
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,有时间就多走走,动一下,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,加快身体代谢,防止血液黏稠。每日保持至少30分钟的运动,比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等,身体素质好的可以坚持60分钟以上。
血液粘稠初期不算病,只要及时调整饮食、生活规律、借助一些现代化医疗器械加快稀释,大多可以“逆转”,让血液变得干净、流畅,身体有活力,也有利避免长期血液不断粘稠导致的心脑血管性疾病。
完